
人不会没有梦想,正在放飞梦想的青少年。梦想就像沙漠中的绿洲,给他们带来希望。梦想就像高山上的流水,给他们带来激情。青少年的梦想,是如此畅快淋漓,拥有青春的翅膀,更有飞向梦想的勇气和力量。

在幼儿园里,孩子们脚下的足球,也许就是他年少的梦想。

在小学校里,孩子们伸展的双臂,也许就是她梦想的翅膀。

在城市的郊区,在长虹般立交桥的脚下,就有怎么一个球场,在那里我用相机记录了一群爱好高尔夫的年轻人的梦想。

粉红色的云彩,粉红色的水面,它是梦想的底色,它是成功的象征。2006年第19届中国业余公开赛曾经走进这里,如今的高球名将黄文义参加过那次比赛。

球场内的翠林酒店前身为“江西省委八二八宾馆”,二十世纪70年代毛主席4次在这里居住。毛主席居住过的一号楼,内部摆设仍然是当年的模样。

上世纪九十年代依托宾馆的绿化带,引进马来西亚外商建设高尔夫球场,宾馆客房一栋未动,几十年的老樟树一棵未砍,600亩的绿化带变成了9个洞的高尔夫球场。负责设计的外商给我说,这是他设计过的球场中“最有挑战性的球场”。

就在与他们祖辈差不多年龄的樟树下,这群青少年开始了他们又一次逐梦之旅。

这次比赛的名称是中国业余公开赛,它是“最历史悠久”、“最具有传统”的业余赛事,是培育过张连伟、梁文冲、冯珊珊、李昊桐等中国球员的赛事。我最感兴趣的是赛事的口号:“让梦走得更远”。它曾经让中国的业余选手走进世界职业赛事,也会让更多的年轻人高尔夫。

清晨的第一道阳光照进了球场,即将迎来几十位年轻人奋力拼搏。

三天的比赛,工人们每天早上都要按组委会的要求更换旗杆洞杯,让参赛的球员有一种新鲜感,让年轻人艰难地走向梦想。

迎着初升的太阳,小伙子开出了证明自己实力的小球。

在婆娑的树荫下,小姑娘的马尾辫与木杆一起飞翔。

飞扬的草屑与优美身姿一道旋转

轻轻切起的小白球准确地飞向预定目标

尽力挥杆从沙池里救出一记好球

让落到长草区的球精准地落上果岭

不要小看摆线这个环节,失之毫厘就会差之千里。

远距离的长推,最考验摆线的精准和手上的感觉。

靠近洞口,更需要果敢和精准的推球。

这些年轻人用优美的姿态恰到好处地展示着自己的球技,在每一杆中逐步接近自己的梦想。

拍摄这场比赛,还偶然记录到中国业余公开赛举办35年来的一项纪录。

这是一次女子冠军的角逐,主人公一个叫潘洁红,一位16岁的广东籍高中生。

另一位是15岁的湖北籍高中生张雅惠。她们自己肯定也没有想到,18洞的比赛竟然打了28洞才分出胜负。10个洞的延长赛不仅刷新了中国业余公开赛的纪录,也刷新了高尔夫赛事的纪录,比采用“骤死式延长赛”的世界赛事的延长赛11洞的最长纪录只少1洞。

开球前她们还轻松自如,有说有笑,打到最后才知道这也是一次艰苦的体能较量。

当然,她们也知道是棋逢对手,潘洁红临开球前还在复习试场时自己记下的注意事项。

张雅惠首先开球,打得又远又直。

潘洁红不甘落后,同样开出了一个好球。

开球顺利,走在球道上也放松

一支短杆就轻而易举地把球送上了果岭

当然也有失误的时候,她们总会设法用最少的杆数,把球送上球道、送上果岭。

高尔夫不仅是力量的比拼,更是智慧和技巧的比试。

短杆往往在胜负中起更大的作用。

虽然离洞口很近,但丝毫不敢马虎,一杆推不进,往往会丢掉整场比赛的胜利。

轻轻一推,小球妥妥地进了旗洞。

看到对手的成绩,张雅惠更不敢大意,也是杆杆小心,洞洞谨慎。

正赛的18个洞她们就这样你追我赶,打成平局。

延长赛一个洞一个洞的角逐,一连九个洞仍然是平手。在正午的太阳下,她们不得不继续在球场上加赛了一个多小时。

延长赛打到第十洞,潘洁红第三杆失手,球没上果岭,落到离果岭60码远的长草里,而张雅惠三杆已经上了果岭。在明显落后的情况下,潘洁红不慌不忙,直攻旗杆,球停在距离洞杯7英尺位置。

谨慎、谨慎、再谨慎,沉着、沉着、再沉着,摆好球线,一推拿下,保帕成功,同时准备再战第11洞。

一杆上果岭的张雅惠,也许潘洁红的成功保帕让她感受到压力,没有掌控好自己的情绪,竟然连推2杆未进,与潘洁红相差1杆,无缘冠军。赛后她流着眼泪说,下一次来这里,要拿冠军。

夺冠瞬间潘洁红喜极而泣,她说:“江西翠林高尔夫球场是我高球生涯迄今为止最难忘的球场,同时这场赛事也是最难忘的一场比赛”。

胜败是兵家常事,更是高尔夫比赛的常态,此时的失败也许正孕育着下一次的胜利。

没有跌倒如何学会爬起,挫折不过是生命中的点缀。只要还有梦,会看到彩虹。

这是我第一次拍摄高尔夫比赛,我也为这些年轻人的精神所感动。我相信,他们只要坚持,未来的球星会从他们当中产生。

夏天的风,承载着年少的梦,这些年轻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。祝你们珍惜每一个成长的经历,挑战明天的自己,勇敢向前,挥洒青春的笑容。
